精選開示
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一冊 第315集| 善不掩惡
在佛法因果來講,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善惡它是不能互相代替,善就是善、惡就是惡,所以說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。祭文也是敘述他以前有什麼善行,不會用來掩蓋他後面的過惡,也是一種告知世人善惡分明,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善惡分明,所以這一類的祭文就是這種性質。
在佛法因果來講,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善惡它是不能互相代替,善就是善、惡就是惡,所以說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。祭文也是敘述他以前有什麼善行,不會用來掩蓋他後面的過惡,也是一種告知世人善惡分明,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善惡分明,所以這一類的祭文就是這種性質。
「孔子說:君子有三件應該警惕戒備的事。」少年的時候,就是十一歲到二十歲的年紀是屬於少年,少年時期十幾歲還沒有成年,「血氣尚未穩定」,就是身體血氣還沒有穩定,還沒有成熟,一般男子是二十成年,女子十六成年,還沒有達到成年就是少年,這個時候血氣未定,還沒有穩定,「應該警戒,不要把精力放縱在色欲上」,
從古代到現代,「沒有逼迫臣民走投無路」,就是說你逼迫下面的臣屬、人民已經走投無路了,「而君王自己卻能沒有危險的」。那肯定他就危險,人民已經被逼到無路可走了,那最高的領導人他不可能沒有危險,肯定危及到他自身了。
禮節如果定得太過繁瑣就會不莊重,太多了,記也記不住,就無法去一一做到,就會顯得不莊重。太過多,太繁了,這個就不行。所以禮要恰到好處,不要太過或者不及。所以禮要節制,就是不能太過,也不能不到,這是禮節的原則。
「亡國的君主」,就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,「必定是自大驕傲,怠慢賢士」,對賢能之士,他怠慢了,他不重視;『必自智』,就是「必定是自作聰明」,自以為是,總是認為自己想的、做的都是對的,自己比別人聰明,剛愎自用,一意孤行;「必定是輕視一切人」,所有人都沒看在眼裡,所以才會招來亡國的禍患。
『十過』就是十種過錯。「一是奉行對私人的小忠,那就會損害大忠。二是只顧小利,那就會破壞大利。」「三是行為乖僻又自以為是」,行為不正常,自己又認為是對的,「對待諸侯無禮,那就會走向自取滅亡的道路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