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思念之|為什麼念佛念不好

念佛念不好,兩個原因,第一個對於經教有疑惑,沒有完全理解。我們為什麼要聽經聞法?目的主要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。所以對經典裡面講的這些道理、方法如果沒有透徹明瞭,難免會生起疑惑,有懷疑了,懷疑就障礙我們念佛。所以對經教要解得透徹,我們念佛就不會再有懷疑,斷疑生信。如果沒有懷疑,像有一些老阿公、老阿婆也不認識字,人家勸他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,他就老老實實的念,他一點懷疑也沒有,他是真信真願真念佛,念了三年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這個自古以來在《淨土聖賢錄》,近代的《往生見聞錄》有很多例子。他們一部經也不會念,因為不認識字。不要說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一部《彌陀經》他也不會念,他就會念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會念這一句,他竟然自在往生了。為什麼?他沒懷疑,他能老實念。真信真願真念佛,這樣的人非常可貴。這樣的人,好像諦閑法師講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,講經的大法師都不如他,天下大寺廟的住持方丈也不能跟他相比。不認識字,念了三年,站著往生。諦閑法師是天台宗的祖師,講經說法在當時是一流的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,講經感應到口出蓮花,你看臨終還有病痛。天台宗修三止三觀,觀空、觀假、觀中,他臨終時候病得很厲害,他的徒弟就說:師父,你平常講經都教我們觀空假中,現在你把這個病給它觀空了不就沒病了嗎?諦閑法師講:觀是假的,病是真的。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味道。所以他講得沒錯,講經的大法師不如他那個不認識字的鍋漏匠徒弟,徒弟往生還自在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理解到,這句佛號真的不可思議!但是你要不懷疑才行;你一面念一面懷疑,障礙就是在這個地方。他為什麼成功?他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三年成功了。有疑惑,不能沒有經教,經教是補助,幫我們斷疑生信。這些道理方法、境界明瞭了,疑沒有了,就可以一心念佛,這些都可以放下。

第二個原因就是理解了,道理也懂了,但做不到。業障太重,常常把佛號忘掉,雜念、瑣碎的事情太多,他放不下。真正放下的人,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,那真放下了;如果我們心裡還有牽掛、還有憂慮,還沒放下,這個我們自己要警惕。所以經教是幫助我們這方面,這個非常重要。放下,實在講,我們周邊學佛的人也聽了經,跟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來比,對這個世間相比他們明白。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、不淨,世間相事實就是這樣,什麼也帶不走,這個大家都知道,但就是放不下。放不下,我們要去觀察,從生活當中去觀察,你才能覺悟、才能放下。觀察,我們如果到醫院,親友病重躺在醫院,臨命終,大家去看看這個情況,這些都在給我們說法。如果你動個念頭,哪一天輪到我也這樣怎麼辦?你那個心理就會不一樣,你就很積極,不加緊念佛不行,其他真的要放下,到時候放不下也得放下。

所以佛勸我們放下,帶不走的勸我們放下,帶得走的勸我們提起來。什麼帶得走?這句佛號帶得走,提起來,時時刻刻放在心裡。現在我們心裡放的是阿彌陀佛,還是其他的這些是非人我、家親眷屬?可能最放不下是兒孫。兒孫要照顧,要好好教育,但是不必掛念,心裡要掛念阿彌陀佛。任何事情,該我們做的我們把它做好,不該我們做的就要放下。所以我們妄念放下,提起一句佛號,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。真正放下的人,他心裡沒有其他事情,好事、壞事他都不放在心裡,放在心裡就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或者是「阿彌陀佛」,那個才叫念佛。念佛不是只有口念,心裡沒在念。口在念佛,心裡還是胡思亂想,還是掛念其他的事情,一樣也放不下,有口無心,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喉嚨喊破了也不相應,因為相應是這個心在相應,口念是幫助我們提起心裡念這句佛號。所以「念」這個字是「今心」,「今」是現在、是當下,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心有佛才叫念佛。希望大家明白,除了生死無大事!把這一句佛號時時刻刻掛在心裡,一心求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淨土,才不辜負我們這一期寶貴的生命。

文摘恭錄_悟道法師講演集

盆栽插畫.png

最新消息

熱門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