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學習分享 01 成德法師

play-sharp-fill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學習分享  成德法師主講  (第一集)  2019/12/20  中國  檔名:55-237-0001

【點播更多集數】

尊敬的李老師、諸位家人,大家早上吉祥。阿彌陀佛!

  好久沒在這個台上了,一晃好幾個月了,還在適應當中。這個燈是不是有加了燈?這麼亮。所以想要在一切時候應無所住,不容易。你看當下就跟幾個月前做比較了,一比較,怎麼這個燈這麼亮?就生煩惱了。所以不是風動,也不是幡動,是自己攀比比較的心、貪著的心動,才會有煩惱。我們研究院大門一進來,大家首先看到什麼?善思惟菩薩,是吧?剛好我們禮拜一的課程,師長老人家就是講到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。所以善思惟就能成就殊勝的功德,我們懂得善思、善言、善行;不懂得善思惟,那就會生煩惱,那就會造輪迴業。所以,這個一念之差差別很大。所以有感有應,一念覺,那感的是殊勝的因緣,感的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;一念假如不善思惟了、迷惑了,那就隨業流轉。所以,感應二字也把道理給講透了。所以能感是自己的心,所感是境界。所以大家共聚一堂,這個也很不容易。大家覺得容不容易?你們下了課回到寢室去,有小家庭心與心交流,還有寢室心與心交流,有吧?有沒有感覺三四個人住在一起,好像一跟一個人聊,他的人生好像一本歷史一樣,讓人感覺他能今天走到我們面前來也很不容易。包含不只他不容易,他的父母、他的家人護持他走到現在,也很不容易。這個是我們善於去體會,甚至於是我看有幾位年輕的學長,他們都是已經撐到什麼?都不大想走這條路了。有沒有這個情況?我聽起來是有幾位了,就撐到覺得走不下去了,可是老師還安排來這一次培訓,那就來吧。但是他為什麼還是來了?他心裡有沒有很多不能理解的部分?有沒有很多煩惱?但是他為什麼來了?善根。更具體的他這個善根在哪?願力。還有一點,還是覺得聽一下父母、老師的話。所以你說這個善根裡面很重要的,不願意違背父母、老師的意思,這個人有善根,也會有福報。

  剛剛講的那個願力也非常重要。人生往往會走到真的快走不下去的時候,所以古人才會留了一句話:「山窮水復疑無路」,下一句呢?

  學生: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

  成德法師:這是不是他的心境?那我們請問大家,老人家有沒有走到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時候?可是最後柳暗花明,境界就轉。但是那個山窮水復最重要的就是考我們的真心、願心、信心、道義、使命感。我想我們都走過人生最少也有一二十年,多的也有五六十年了,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,但是在重要的抉擇點、重要的挑戰的時候,能夠堅守住最重要的做人原則的,他的福報就會現前。剛剛講到的一種責任,對國家、對文化的責任,還有的是聽爸爸媽媽的話,這樣的善根。

  成德自己大學畢業之後,也是從事商業,就覺得想從商。這個應該跟成德過去生的習氣有關,所以人有時候都會受前世影響。我們這一生生不帶來,砰就來到這個世界,哇,哇哇大哭,就來了,什麼也沒帶來,這是外在的東西沒帶來。過去生的習氣有沒有帶來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「少也何知,東西莫辨;長而有識,貪欲便生。」他就遇緣,我們的習性、性格就被調動起來了。除非有很高度的警覺性,在不好的念頭起來可以把它調伏,很清楚自己的性格,不斷的用方法去對治,這個是懂得自愛。自己要做一個做得了主的人,不要被自己的習氣牽著鼻子走。所以自愛的人他清楚他有佛性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所以自愛、自重,同時也尊重別人。其實一句法能入心,就受益匪淺。大家相不相信,一句法入心,氣質就會變。

  你們有沒有觀察,我們七八十個學長們,好像覺得他這幾天氣質變了,你們有沒有觀察到的?有。那你們有沒有主動去問他,你最近有什麼領悟?有沒有?沒有。不善問。所以你看那一節課聽完了,善聽、善思惟,所以那善思惟菩薩已經給我們上了第一堂課,還有他那一段話是師父的墨寶,其實也是蕅益大師的法語,大家有沒有記住?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。」這是徹法源底的開示。你看這個開示就是「若知自性是眾生,故願度脫;自性是佛道,故願成就。不見一法,離心別有。」所以這個境緣都是我的心變現的,不能把責任往外推。

  請問大家,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課本還沒打開吧?請問這一門課上過沒有?上了幾天了?對,二十多天了。你不能執著,還沒上,要打開了。你看我們那一天大家庭心與心交流,多少學長分享,分享到孝親,我們聽了有沒有觸動我們內心的感動?他那一念心不就是念父母恩嗎?他聽師長講經有哪個觸動,他不是在念師長恩嗎?他感覺到,就像我們林同學他講的,他年齡最大,結果所有這些弟弟妹妹都照顧他,他非常歡喜,他這是不是念眾生恩?都沒有離開菩提心,覺悟了、念恩了,就是菩提心!所以大家不能著相,這個課已經講了二十多天了。誰在講?自己在講,有很多真心流露的人都在為我們演說。

  請問大家,在這個傳統文化繼絕存亡的時刻,我們七八十個人聚在一起,這麼不容易,請問大家,這裡面有沒有佛菩薩再來的?有,那你看得懂,你心中有佛,見人是佛。蘇東坡先生那個故事挺好笑的,但是也挺有深意在裡面,也是不見一法離心別有。所以我們這二十多天,你們有沒有感受到很多這一輩子沒感覺到的?有沒有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我可沒有勉強你們,這個家文化裡面就是不是要求的、不是控制,家是很放鬆的,是人的避風港,家是你可以非常relax,Don’t worry(放鬆,不擔憂)的地方。因為我面臨要考英文了。所以你看人生,該是你要幹的事,你推都推不掉;還沒到時機的事情,你強求不得,一切都要水到渠成、瓜熟蒂落,千萬不要自尋煩惱,不要我們說杞人憂天。讓什麼事都自然,不要強求,我們佛門說隨緣才能自在。但是很重要的一點,對自己要勇猛精進提升自己,這個叫明明德。因為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就退了,你得很勇猛。一天考試很多,印光祖師《了凡四訓》序文,一日「日用之間,萬境交集」,考了多少次試?用一個萬字,考試很多。你說隨緣隨緣,你變隨便了,那可不行。所以你是可以自己做得了主的,我可以不起這個念頭,我可以不講這句話的,那你得要有勇猛之心,要很有決心,克念作聖,這個是你自己可以掌握的,但是外在的因緣,這個你不能強求。

  所以你看老法師他不斷的提升自己,但利益眾生的緣他不是主動去攀求的。請問老法師去聯合國,是他自己說:「聯合國,給我個辦公室吧」,是不是這樣?不是。大家要善於去觀察,我剛剛講了答案,我本來要問大家,善思惟、善聽、善言、善行,好,這叫標準答案。再來,你們再講幾個善。善問,對,「今日世尊,色身諸根,悅豫清淨,光顏巍巍,寶剎莊嚴,從昔以來,所未曾見,喜得瞻仰,生希有心。」他是不是善問?「汝今斯問,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、辟支佛,布施累劫」,你看他修到這麼大的福報。所以你們改天假如看到李老師很高興,你們就要上去問她:「妳為什麼這麼法喜充滿?」然後她說:「善哉問,我不跟你一個人說,我上台再說。」那你就修到難得的功德了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在哪?《無量壽經》在哪?當下就是,這叫不二法門。我們要去體會那個「不二」,悟性、心境就可以往上拉了。

  所以李老師講課的時候常常提醒我們,不能兩張皮,不能執理廢事,也不能執事廢理。理事不二,心行一如;生佛不二,動靜一如。佛門的不二就是教我們不要去分別、不要去執著。所以很多學長,大家有沒有,比方說那天在聽大家庭心與心交流,然後我們在那裡聽別人講,「哎呀,他怎麼可以悟這麼多?我怎麼好像沒啥感覺?」會不會有這樣的念頭起來?有沒有?你們的悟性比我好多了,人家都悟那麼多,挺佩服的。佩服是好,假如有酸酸的感覺,那就變什麼?嫉妒了。嫉妒是地獄因,嫉妒是瞋恚,就種了一個地獄種子,這可不行。所以一個念頭是感,嫉妒是感,應是什麼?就到地獄去報到了。所以我們昨天聽老法師講那個專題非常重要,因小果大,因果教育挽救人心。其實你看這兩句話就夠我們用的了,因小果大。

  你看那一位婆羅門的僕人,他就一念至誠對佛陀的恭敬心,是吧?你看他拿的那個東西已經是臭掉的了,可是佛能轉境,他不被境轉,佛喝下去是醍醐。你看他就那一念尊師之心、尊佛陀之心,感得什麼果報?十五劫,那很長的,天文數字,享天福,然後下到人間出家修行。所以這段話聽完了,福田怎麼樣?心耕。所以剛剛跟大家提到,在這麼關鍵,儒釋道甚至全世界宗教危急存亡之刻,聚了七八十個人在這裡共學,這裡面有沒有佛菩薩再來的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那你看得懂是哪個人嗎?看不懂。那看不懂怎麼辦?假如你看不順眼那個剛好是,那就完蛋了。他說不定就是來考我們,你有嫉妒心。結果我們沒有往內觀,一看他分享得很好,酸酸的。對佛菩薩酸酸的就麻煩了。那得有方法來對治,總不能讓這個酸酸的繼續下去。有些人是酸酸的,有些人一聽完,愈來愈自卑,愈來愈沒信心,那還是煩惱。所以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

  所以蕅益大師送給我們四句非常好的法語,就是我們整個末法修學團體的四個原理原則。其中有一條,「觀心為要」。為什麼心這麼重要?它是根本,心生種種法生。所以《論語》說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孝悌是本,念頭也是本。所以章嘉大師教給老法師的,從根本修,從起心動念處修行。這一點成德非常隨喜我們這一次的學長們,在這方面是很有悟性,聽大家的分享,都可以馬上回來觀照自己的念頭,不被境界所轉。那天聽一位學長他講到他去上廁所,結果第一間比較有點味道,他馬上要去開第二間,結果他要上第二間的時候又想,我剛剛嫌棄第一間了,馬上又換回第一間。這叫會修行,一發覺自己有分別執著,發覺了叫知過;馬上把它轉過來叫什麼?改過。所以修行也別講得太複雜,知過改過,知過就是看破,改過就是放下;知過就是解,改過就是行。你看名相多不多?它的義理完全是相容的,講那麼多,讓我們慢慢去領悟這個解行相應的重要。

  大家聽了「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」了吧?這課聽過沒有?還沒,那可能是後面的。好,就是師長老人家一九九九年一個淨土法門的專題開示,很精彩,兩個小時。成德一開始聽覺得,這片光碟太好了;聽到個一百遍,這一段太好了;繼續聽下去呢?這一句太好了;還會聽到,這個字太關鍵了,愈聽愈有味道。所以心性的東西跟學知識不一樣的,那個經典它是心性的東西,你愈深入,它無量含義就出來了,它有深度,它有廣度。不相信你們去做個實驗,師父那一片「十年因緣」,你去聽聽,十遍、二十遍、三十遍,看味道一不一樣。您得自己去試看看,愈聽愈深入,愈聽領會得愈廣,最好是能聽到半夜作夢師父摸你的頭,善哉善哉。我們有一位長輩,孔子的後代,七十多歲,他聽這一片聽了三十遍左右,在聽的當下突然現了一個景象,所以至誠會感通。現什麼景?現出李炳老陪著師父去火車站的情景,連穿什麼衣服他都敘述出來。請問,這是多少年前的事?六十一年了,五六十年的時間了,是吧?你看,所以時空是真的還是假的?假的,我們把它當真就是障礙了。所以我們當中國人很有福報,當華人很有福報,大福報!你看佛菩薩跟聖賢、祖宗給我們留下多少好的教誨!世間好話佛菩薩、聖賢人說盡了,有沒有這個感覺?都講得好透。不只講得那麼仔細,他還表演給你看,讓你深深去領悟。所以我們這生沒成就,那怪不得佛菩薩跟聖賢人,他們已經做到什麼?仁至義盡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就不說遠的,你說師長老人家還表演得不夠透徹嗎?我們這一生走這條路,他老人家該講的都給我們講了,該表演的都演完了。所以有一本書是我們走這條路的寶典、教戰手冊,《九十年譜》。有一位宏琳法師,他們真是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,去蒐集老人家九十年走過的人生路。找到了一些資料,老人家說他都不記得了,他怎麼找得到?有感有應。我們待會再回來體會體會老人家他行誼當中給我們什麼啟示,我們得善於去觀察。會觀察的,你這一路上不會有煩惱,因為師父都教了,除非你不用它。就好像醫生開藥你不吃,給你開胃藥了,你繼續疼,因為你不吃,吃了就不疼了。

  我們剛剛跟大家講到哪?那個肚子疼吃藥前面講了什麼?《九十年譜》。這麼一反思回來,我有點資訊太爆炸了,一下讓你們頭嗡……不慈悲不慈悲,講得太多了。我想起來了,就是剛剛講到的,該講的都講清楚了,還帶表演。所以師父是最近的,還有表演了五千年了。內行人看門道,會看的人學得可多了。你們有沒有看過《三國演義》?《三國演義》有一個「既生瑜,何生亮?」都聽過吧,跟我們有什麼關係?所以歷史給我們一個啟示,我們不記取這個啟示,我們可能就會犯歷史當中同樣的錯。「後人哀之而不鑑之,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。」能從每一個歷史事件反觀自己的心,就有大收穫。比方阿斗,阿斗大家認識吧?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「扶不起的阿斗」。請問阿斗是誰?劉備的兒子,這叫知識。我們剛剛說你學知識跟學悟性不一樣,你看報紙,看第一遍不想看第二遍,它知識;你念念《無量壽經》,愈念愈有味道,愈念愈有味道;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愈念愈有味道,有沒有?那個領悟好像每一次都不一樣,愈來愈多、愈來愈深、愈念愈想哭,愈念愈哭不出來就念錯了。

  所以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太多好東西了,又有經典,又有歷史,歷史是表演,又有子,子部,子又在詮釋經、又在詮釋史,尤其是經。因為每個時代都在變,是吧?你看一棵大樹,五千年了,每一年都開新枝,它根據什麼開那個新芽?根據那一年的陽光、空氣、水。所以現在開的會不會是三千年前的陽光、空氣、水、土壤?是。所以每一個時代的大儒、高僧大德,他開出來的法都是應什麼?應當時的機。所以為什麼要有子部。所以正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。所以為什麼老人家現在最重視的就是什麼?培養人才,代代要有傳人,才能把法再給眾生宣揚清楚,契理又契機。說法,法是法藥,是要開出能夠解決這個時代人病的法藥。這個時代變化得好快,打從有人類歷史以來變化沒那麼快的,是吧?快不怕,抓到根本就不怕。所以西方廣目天王,一手拿著一隻龍,一手珠,時代會變,你要掌握什麼?不變的,不變的原理原則。三福六和、三學六度、普賢十願,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你去掌握。然後又能體恤人心,又有忠恕之道,自然你就知道怎麼樣去護念自己跟護念他人。心境到位了,法就出來了,心生,種種法就跟著生了。生什麼法?生愛自己、愛別人的法。愛自己,恢復明明德;愛別人,親民。所以聖教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,自愛、愛人。可是我們不懂得自愛,拿什麼去愛人?

  李老師講課應該有講到,徐醒民老師他講《大學》的時候,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,拿什麼去親民?還沒講,對不起,我又犯了老毛病,把妳的台詞拿來講了。以前想當年,十六年前,跟李老師同台演出,她就很怕我先講,因為我比較沒有職業道德,把她的故事都講完了。這個沒有忠恕之道,所以這一點你們不能跟我學。所以善財童子要會參,別人身上的優點要學到,缺點不能學。所以見賢思齊,見不賢內自省,不一定是兩個人,也不一定是很多人,很可能是什麼?同一個人,甚至於是一件事,有沒有可能?在一件事當中,人家做對的讚歎,做不對的包容,隻字都不提,這是普賢行。

  所以「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」這個光碟後面會放,對大家修學建立正知正見幫助非常大,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的綱領你全部掌握住了。所以善學的人綱舉目張,抓住根本;不善學的,捨本逐末。所以李老師給我們講「真學問必以禮得之」,《常禮舉要》,禮的根本是什麼?敬,「禮者,敬而已矣」,那你就是把整個大根大本掌握住了。你掌握住恭敬心重要了,那就又要把這個恭敬心用在哪?一切時、一切處,這叫善學、善行,善於去用出來了。因為你拉回來根本就是回到本源,回到本源、回到道,道就是真心。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」,不能再迷了。所以體會到恭敬了,就要期許自己從此刻開始保持。那天提到微笑要保持,很多你領悟到的都要保持。

  請問大家有沒有覺得,這二十幾天是我人生當中進步最快的時候?有沒有?所以要相信自己,你是可以提升這麼快的。但是接著要繼續琢磨了,怎麼保持?這個就是賢護,善護自己的道業。師父領進門,修行得要靠個人。

  師父這個「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」,他老人家提到了禮敬諸佛,恭敬心。老人家妙法出來了,大家要善於去觀察老人家講經,他是頭頭是道、左右逢源。他都是什麼?自己真正落實之後領悟出來的供養給大家,他不是去記一堆知識,然後念給大家聽,句句都是他的心法,大家觀察到沒有?老人家是用真心的人。請問用真心的人什麼時候用?一句話,你看到真心了嗎?一個表情,你看到真心了嗎?真的有機會在老人家身邊,你善於去學的,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真心的流露,善於觀察的人就學到東西了。你看老人家他用紙,他都用一點點而已,特別節省。

  我們去香港,有一個同修開車,我們就趕快善問,因為他常常跟老人家在一起,我們福報不如他,就請教他,他觀察師父哪一些行誼讓他特別感動、特別有啟發的?他就說有一次送師父回去,剛好師父一下車還有一段路,林間小道,剛好遇到小朋友,老人家說:「明天給你們糖吃」。那些小孩就很高興。結果師父一進門馬上交代弟子:「趕緊給我準備糖。」就放在看得到的地方。對於小孩的承諾都是那麼樣的恭敬。所以大家要珍惜緣分!愈珍惜收穫愈大。

  老人家一個「十年因緣」,那是他一生的閱歷領悟出來的道理,你能萬分誠敬去領受,你絕對少走十年的彎路。這幾天我們會連續看《太上感應篇》,是吧?《太上感應篇》是一九九九年講的,二十年前,老人家七十三歲。其中有一集,我不知道這次有沒有,對我非常震撼,老人家對著學生講:「我隨時都可以走」。重點在下一句。大家不要一聽,隨時都可以,嗚,我走不了。下一句重要了,「憑什麼?」所以要看得到重點在哪,「憑世出世法統統放下了」。放下才是功夫,你那麼想去極樂世界,那麼想出輪迴,世間你都不留戀了,當然去得了。「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……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」你真想回家了,跟佛菩薩就沒分開了,哪有去不了的道理?「自是不歸歸便得,故鄉風月有誰爭?」那就是你家,你要回家誰攔你?「黃金臂晝夜常垂,惟許行人獨委;白玉毫古今不昧,全憑願者承當。」成德念這一段,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阿彌陀佛的心,了解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心,他們的心都是一切皆成佛,希望每一個眾生趕快成佛。哪一個人手伸出來他不拉?不可能的,同體大悲,你手都伸了他還不拉?信佛!真正了解佛菩薩的心,就沒有距離了。

  所以《三時繫念》講到:「便就今朝成佛去,樂邦化主已嫌遲。」就是你今天就往生了,大家不要客氣,今天可以往生趕快走,這樣我們七十幾個人就多了一個阿惟越致菩薩護持了。你說可是我爸爸媽媽、我孩子……你留在這裡護得好還是去那邊護得好?對,我們現在還泥菩薩過江,護啥?能去了,一去跟阿彌陀佛哈囉,就回來了,回入娑婆,就回來了。能去趕快去,不要猶豫了。但是你不要今天一回去,啥時候接我、啥時候接我、啥時候接我……會著魔的。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,不要著急,安住當下。所以中峰禪師這些話很有味道,把佛的大悲心都顯發出來了。我們假如今天就回西方作佛了,樂邦化主已嫌遲。這句話大家聽過沒有?可能有些人沒聽過,我跟你們翻譯一下,就是你今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第一句話就告訴你:「你這個傻孩子,怎麼現在才來?」這叫樂邦化主已嫌遲,就是你怎麼枉受輪迴苦受那麼多幹什麼?早點回家不是很好嗎?所以別再自討苦吃了,這一生一定要回家,回極樂世界的老家。

  所以淨土為歸,就是蕅益大師所講的四個重點:淨土為歸、觀心為要、持戒為本、善友為依。戒為無上菩提本,所以李老師講禮的課,那就是從持戒下功夫。還有孝名為戒,孝就是戒,是根本大戒,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,那是戒的大根大本。所以我們很多學長很可貴,他領悟到這四個字最重要,孝親尊師。這個領悟太可貴了,這個領悟能保持,這一生修行絕對不會走錯路的。走錯路,超過一半的人會走錯路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。我們看看現在一百個人裡面,思想觀念正確的有幾個?那代表走錯路的人佔大部分。你看現在最流行的平等、自由,請問假如這個平等自由的精神理念一開錯,這些人會不會走錯路?能不能回頭?你看多可憐。自由,那是要做得了主,不被境界轉,得大自在!現在的自由,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,破壞到別人、傷害到別人他不管。為什麼?他在這些名詞的背後有一個最根本的東西一直在滋長,自私自利、自我。你看邪師很厲害的,我們什麼時候被邪師污染?他厲害到我們被污染都不知道。所以佛菩薩慈悲,有一絲一毫的善,地藏菩薩、佛菩薩就趕快增長我們的善根。所以您看師父講經苦口婆心、掏心掏肺、句句肺腑,就怕我們在這個世間又掉下去了。

  所以我們看佛法的教誨,高度的藝術、高度的智慧,四大菩薩就是表我們修行的路應該怎麼走。菩薩表修德,佛表性德。第一尊菩薩,這修行的次第四大菩薩表的,第一個,地藏王菩薩。他這個名字就已經告訴我們了,開發心地寶藏就是用什麼?孝親尊師,婆羅門女、光目女。你看那經文裡面,好幾次釋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薩頂。你看地藏菩薩的精神:世尊不要擔心,你滅度後到彌勒佛前,只要眾生有一絲一毫的善,我決定不讓他墮惡道。這個精神就是我們代佛菩薩去救度眾生,這尊師。真正報老師的恩表現在哪?依教奉行、利益眾生。假如我們對身邊的人不好,然後說我跟老法師的緣好深,我常常夢到他。要注意了,這叫搞情執了。你這麼在意老法師,又聽了他這麼多經,怎麼沒有對身邊的人好?因為老法師一直教導我們:一定要慈悲,一定要念念為他人著想,一定要毫無保留的去幫助別人,是吧?奇怪,聽了好幾年,這些都沒有做,可是又覺得自己跟師父緣很深。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實質是放下,實質是依教奉行,不要又著在形式上的情執,要跟在身邊。你跟在身邊是增長情執,只是情執換了對象。佛法重的是實質,不是教我們換對象。

  所以不能把貪瞋痴拿到佛門來,那不是換對象而已嗎?貪佛法也是貪,那這樣有沒有進步?佛法是個緣,老法師是個緣,不善修行、不善用心,最殊勝的緣變成一個執著點,你說冤枉不冤枉?這麼大一個福報,人家親近師父還不容易,我們有機會,結果假如不善用心,道業不升反退。所以老法師有提醒我們,我身邊的都是魔。成德剛學的時候也聽過這一段,後來我也是學了幾年才有機會去師父身邊幹點事。結果去了之後,有時候我也想一想,我變魔了沒有?後來真的去了之後,在師父身邊不容易修行。就是你在德高望重的人身邊,我們假如警覺性不夠,又有一句成語等著我們,哪句成語?狐假虎威。大樹底下好乘涼,會不會依賴?對。「你要寫墨寶,我幫你安排。」那個人都快跪下來了。你說他那個態度,我們會不會染著?走路有風。

  所以我們剛剛說到歷史,每一個朝代亂政的是誰?你說我又沒有從政,干我啥關係?告訴大家,每個團體一不謹慎,每個朝代發生的事我們都會發生。會不會發生?我們有一個心態要很注意,什麼心態?僥倖,應該是別人這樣吧?應該我不會吧?請問大家,秦檜大家認識吧?那考試是狀元還是什麼,他學問好不好?我們的學問有比他好嗎?你看他有沒有過關?不簡單!

  我們就不說別人,唐玄宗先生大家認識吧,很了不起的人,安史之亂他造成的。可是他回到京城,老百姓不願意責備他,因為他那個時候開元盛世的時間超過貞觀之治,老百姓很懷念他帶給他們的這種幸福、安樂的日子。結果後來亂成這樣,差點就亡國。所以他同時開創了開元,他也同時差點把唐朝給毀了。所以唐玄宗給我們很大的啟發,「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」,《詩經》這句話重要。

  老法師最近幾年講的時候說到,有跟我十幾年,有跟我二十幾年的,在財色名利之下過不了關。不是三年、不是五年,十幾年、二十幾年。你看師父接著說什麼?不能怪他們。其實師父都在表演忠恕之道給我們看,從來不責怪任何人。師父說不能怪他們,因為……其實我們在身邊觀察得非常清楚,十幾年、二十幾年出狀況,老人家已經用盡他的力量去幫助他。但是畢竟萬法因緣生,主伴圓融,每一個人是他生命的主,一個再有智慧的人,對於每一個人來講,他也只是個緣,只是個配角、是個伴,而這個配角、這個伴能產生多大的作用,又是主角決定的。對,師父對我們來講,都是配,配角,我們是主角,他是我們一個增上緣、助緣,這個增上緣能利益到我們多少誰決定?自己。我們每一個人都遇到師父,每一個人的受用都有差別。所以那個「十年因緣」,李炳南老師這麼多學生,為什麼老人家這麼出類拔萃?在「十年因緣」,你慢慢聽慢慢聽,就聽出老人家他尊師重道的心境、態度,我們也這樣去存心。老人家是集了三個好老師,甚至是集了多少祖師大德的智慧於一身,您能老老實實聽他老人家講,你少走幾十年修學的冤枉路。

  所以我們要了解,每一個歷史都是人心的呈現,人心都有過去生的習染,遇境逢緣它就會起現行。而在朝廷上的人,因為他面對的名聞利養的挑戰太大了。請問一個宰相的挑戰跟一個農民的挑戰一不一樣?

  學生:不一樣。

  成德法師:對,農民每天就想著我能吃飽就好了,有沒有人會拿錢去賄賂他?有,跟他買菜而已,不會賄賂他。可是我們處在愈核心、處在愈高位,因緣愈複雜、挑戰愈大。所以大家冷靜去觀察,黨爭對一個國家殺傷力非常大。黨爭的根源是什麼?還不見得是自私。所以佛門有一個四大煩惱常相隨,這些第七末那識,那個我執很強,我的見解是對的,他就聚一堆跟他看法一樣的,然後變成兩個黨在那裡爭對錯。所以老祖宗留了一句,文人相輕。文人應不應該相輕?文人假如相輕,算不算合格的文人?就不算了。所以我們又相輕又是文人,那叫名不符實。所以我們是佛弟子,不依教奉行,那也是變名不符實。所以我們在團體裡面會不會產生意氣之爭?這個都要謹慎。當然,有一些黨是為了私利。

  「康熙帝國」大家看過沒有?你看索額圖、明珠,搞到最後統統是他的黨羽。有些人還不是為了錢,為了什麼?名、為了權力欲望。想一想太冤枉了,別染這些東西了,作佛的機會會搞砸,可別跟自己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福報開玩笑。不能再用世間這些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去處事待人接物,那真是天大的冤枉,最可憐的事情。

  大家要知道,在老人家身邊,善學的、全心全意去付出的,每一個都修無量無邊的功德。為什麼?我們香港那個同仁他錄像的,他是常隨眾,那也是前世修的福報。他每一堂課都在,在那拍。請問,師父利益了這麼多眾生,他有沒有功德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他拍的。所以煮飯給師父吃的人有沒有功德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照顧師父的人有沒有功德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照顧師父的人、在身邊工作的人,跟多少人結善緣?不好算。所以能跟著師父幹,啊,福氣!可是你要看得到這麼大的福氣。怎麼珍惜這麼大的福報,造無量無邊功德?跟師父同心。師父的心在哪?正法久住、苦難眾生。這麼一配合,你看老人家的弘法團隊,那個感動多少人。

  成德是不合格的,因為十六年前從海口跟李老師一起,我們是兩人公司,我本來是一人公司,後來她不嫌棄來了。然後幾個月之後我又到深圳去了,深圳完之後又到很多地方,沿海去講課,就有人說,當時候是成德俗家,他們說:「這個蔡老師到處下蛋,都不孵蛋。」結果都是李老師去孵蛋,所以你看她功力很強,帶組織、帶人,你看她娓娓道來。所以大家要知道,吃虧是福,多孵點蛋不吃虧。但是一碼歸一碼,我不孵蛋這個要改正、要改進,這個一碼歸一碼,不能亂總結。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,走過來的路不能忘了錯誤、忘了教訓。所以我現在也打算不到處下蛋了,成德也打算孵蛋,在英國漢學院孵蛋,所以現在都要speak English(講英文),不然我待不了。得要撿起來用,複習以前學過的東西。

  話又說回來,剛剛跟大家講,人都有過去的習氣。我小學二三年級回外婆家幹什麼?做生意。二三年級,所以你說我去跟誰學的?我爸我媽都是公務員,我們家都是老師,沒一個做生意的,居然我那麼喜歡做生意。人家回去玩耍都來不及了,我還小本生意做起,本錢二十八塊,賣出去收四十塊,扣掉本錢賺十二塊,第一單生意。人都有過去的習氣,所以總在遇緣不同,緣太重要了。所以佛法它說緣生,為什麼這麼強調緣這個字?本來是萬法因緣生,那為什麼特別強調這個緣?因為因我們都有,十法界的因都有,平等是佛心,六度是菩薩的心,貪是餓鬼,瞋是地獄,痴是畜生。我們在無始劫的輪轉裡面,這十法界的因都有,可是我們現在遇一個緣,到底是調出我們的平等六度心、普賢行,還是調出了我們的貪瞋痴?你說緣太重要了。所以為什麼孟母要三遷?環境!

  所以剛剛問大家,有沒有覺得最近進步滿快的?這就是環境的力量。可這個環境不容易,這是老法師六十年講經的功德護著,這是李老師十六年前孵雞蛋的經驗護著,還有,還要有一班法眷屬跟著她幹。我們現在跟著這十幾個同仁,那最少都跟了十年以上,財色名利的考驗我看都不少,所以我也挺佩服他們的。所以《孟子》裡面講: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」,真正的讀書人才做得到。真正的讀書人是什麼?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」,這才是讀書人,「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」。所以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」。我們還很在乎吃、穿、用,這個要長期弘護正法不容易。

  大家這一段課程聽下來,尤其昨天的「因小果大」,一個念頭力量大不大?很大。所以我們一個念頭沒信心了,可能緣就出去了。所以你看老法師的表法,沒有地方住了,他都不退初心;逼他趕經懺,不忘他的初心,我就是答應章嘉大師學釋迦牟尼佛。所以老人家的信義、恩義、情義,都表現他對三個老師的態度,他不會動搖。所以什麼叫根、什麼叫扎根扎得很好?任何境界他都不會改變他做人做事的態度,這就是有扎根的人。所以我們有機會跟老法師一起用餐,只要只有他有別人沒有,他從來不吃。《常禮舉要》講的:「不另備美食獨啖。」老人家他是自然而然,「你們怎麼沒有?來來來,你們吃、你們吃」,對人非常的禮敬。

  他聲望那麼高了,德行、學問、威望那麼高,接待一個客人比誰都周到,成德很有福報,親眼看到,非常感動。一個導演,女導演去澳洲,老人家親自接待她,真的是導廁所、導沐浴,然後到了淨宗學院,這個是萬姓祖先紀念堂,為什麼要建這個,然後每個地方都講得非常仔細。因為她是去參加課程,每一天回來又陪她,「妳今天有沒有什麼收穫?」盡心盡力待客之道。到了最後一天,因為這個女導演不是佛弟子,她到第十天她跟師父說:「老法師,我可不可以皈依?」老法師說:「可以的。」老法師一答應,她眼淚、善根出來了,被老人家深深的感動,一直哭一直哭,都停不下來。然後我這一輩子第一次看師父搭衣,然後拿引磬,親自給她皈依。

  所以師長老人家這些行誼,我們要好好善於去觀察、去領悟,要當老法師的知己。你真的念念都想著為他老人家分憂,你很快就有機會到他老人家身邊去承擔了,感應是不可思議的。包含你縱使沒有去他身邊,你現在做的一定是他老人家覺得最重要的事情。因為老人家沒有說我覺得怎樣怎樣,老人家所做的一切事,都是用高度的智慧洞察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情。所以為什麼要辦一條龍?為什麼要辦漢學院?我們對老人家為什麼這麼做了解得愈深入,我們愈堅定、愈義無反顧的去做。

  剛剛也跟大家講,我們聖賢佛菩薩的表演也都給我們表演得很徹底。孟子跟孔子學,孔子在不在?不在了。蕅益大師跟蓮池大師學,一個是儒家的,一個是佛家的,蓮池大師在不在?不在了。所以時空都是假的,一念至誠時空就破了。所以剛剛跟大家講到我們那一位長輩,他就是至誠的心看這個片子看了三十遍,最後你看李老送師父那個影像就現出來了,感通了。智者大師持誦《法華經》,天台宗智者大師,他持經持到入了境界,去了《法華經》的法會,還聽了兩品才出來。大家想不想去聽?無量壽會,很可能大家當時候都在,有沒有可能?

  學生:有。

  成德法師:「付囑汝等,作大守護。為諸有情長夜利益,莫令眾生淪墮五趣……當孝於佛,常念師恩。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當堅持之……常念不絕,則得道捷。我法如是,作如是說。如來所行,亦應隨行。」要跟著佛菩薩的角度、師父的角度,自行化他,自他圓滿。就是印祖給我們的期許,「現生優入聖賢之域,報盡高登極樂之鄉」。

  所以我們珍惜因緣,這一生遇到老法師、遇到善知識,這一生成佛的緣是成熟的,我們一定要緊緊把它掌握住。然後把這四十五天的領悟好好放在心上,悟後起修。什麼時候開始修?不是四十五天以後,現在。而且有所領悟,這個領悟不要變成執著點。所以佛法最重要的是隨時都不能有執著。你說這四十五天太好了,結果一去漢學院,怎麼菜沒有大飯店好?怎麼這個心與心交流沒有大飯店好?你好不容易領悟的東西變成什麼?執著點。你要善用心,很重要。

  好,這節課就跟大家先交流到這裡。等一下,有沒有剛剛講哪一段沒有講完?然後你筆停在那,怎麼還沒講?有沒有哪一段?周同學。

  學生:老師好,「既生瑜,何生亮」那裡還沒有說完。

  成德法師:哦,對,好,明天講,我回去記下來。還有沒有?因為萬法因緣生,成德一講一句它就是有順著那個靈感講出來了,不會突然「砰」無厘頭,你們不要誤會了。陳同學。

  學生:老師好,就是剛才講菩薩表修行,然後剛講到地藏菩薩,之後您……

  成德法師:因為再請其他三個又要講老半天,下次再請、下次再請,謝謝。不過這個很用心聽,抓住每個機會,好好學。那先這樣,阿彌陀佛,謝謝大家!

  學生:大家請起立。

最新消息

熱門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