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數: 16

修行人跟不修行人相處,修行人要學吃虧,要能忍辱,要能忍讓,這才顯示你有要修行。如果你不能夠忍讓,吃點虧、受點氣就想要報復,這就不是真的想要修行的人;或者遇到一些小挫折,稍有不如意:「算了,我走,我離開,我不要留在這裡」,這都不是修行人的態度。真正的修行人,人家對我惡意相向,你要用長時間去感化他,我們一味對他好,人都有良知,都有佛性,只不過是煩惱習氣太重了,他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回頭,煩惱輕的回頭快,煩惱重的回頭慢。佛菩薩對我們有耐性,生生世世都不捨棄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
所以一切要為佛法著想,要為眾生的福祉著想,我們自己能夠委屈一點,替佛法多做點事情,這是真實功德。我們想想世間有幾個人一生當中,能夠遇到佛法,並且發心修行,這機會太少了,太難得了。遇到有這個機會,有人來障礙我們,來找我們麻煩,叫我們退心,那是考驗我們的修行功夫,我們要有能力克服,才能進一步提升。怎樣克服?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忍辱波羅蜜,我們要能忍。所以放下自己的驕慢,放下自己的習氣,隨順眾生,在隨順眾生裡面成就自己的六波羅蜜,那叫功德,功德是這麼修的,提升了。
蕅益大師教導我們,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」。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環境沒有好壞,真正修行是修心,外面境界都是增上緣,都是幫助我們成就的,這是我們修行人應該保持的存心。
文摘恭錄_悟道法師講演集
